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两周年 司法权威性公信力不断提升

更新时间:2017-01-12 10:01 点击: 1382



2017年1月10日上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成立两周年新闻发布会。据通报,两年来,该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两万余件,审结1.3万余件。2016年全年,该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638件,同比上升15.74%。通过审理一批疑难、复杂、具有影响力的案件,法院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了有力的服务和保障作用。

untitled.png

发布会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宿迟指出,今年收案情况在原有一审案件多、行政案件多、涉技术类案件多和涉外案件多的四大特点上,又呈现出五个新趋势:一是涉高科技重大战略产业与核心技术的案件增加;二是双方当事人均为外国人的案件增加;三是中国权利人起诉外国当事人侵权的案件增加;四是新类型纠纷案件增加;五是诉讼标的数额巨大的案件增加。上述特点和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外经济发展与创新竞争的态势对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国内外当事人对北京知产法院的关注、信任和期待进一步增加。

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平均判赔数额达45万元,初步发挥了司法对知识产权的定价和保护作用。2016年,该院继续提升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数额,据不完全统计,专利侵权案件平均赔偿数额为141万元,商标侵权案件平均赔偿数额为165万元,著作权侵权案件平均赔偿数额为45.8万元。在“美孚”商标侵权案中,全额支持原告450万元的赔偿请求;在“墙锢”商标侵权案中,全额支持原告1000万元的赔偿请求;在U盾专利侵权案中,全额支持原告4900万元的赔偿请求,并首次以计时收费方式支持了原告所主张的100万元律师费。在“紫玉”商标侵权上诉案中,将一审法院确定的100万元赔偿数额,提升至法定最高的300万元。在涉书生公司系列侵犯著作权上诉案中,按照稿酬标准上限300元/千字确定侵权赔偿数额,相比于一审赔偿数额大幅提升。

2016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有效整合审判资源,按照案件类型特点和个人业务专长,确定技术、商标与竞争、著作权及商标行政案件速审四类法官团队,同步推进专业化审判和案件繁简分流。四个速审法官团队全年共结案1609件,此类案件审理周期相比2015年缩短32.27天,审判效率大幅提升31.04%,审判思路和标准进一步规范统一。

新闻发布会上还当场通报了七大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两周年典型案例,其中有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积极保护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遏制商标等恶意抢注;发挥司法审查职能等。宿迟强调,2017年将是知识产权法院三年试运行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总结改革经验、固化改革成果、将各项工作扎实深化的冲刺年。当前,党和人民、国际国内创新发展都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破除禁锢,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完善产权保护意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依靠法律共同体,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